事发后,秦女士曾自费将该产品送检,没想到却在该款产品中检测出了其在产品说明书中并没有标注的成分:含量超过567pg/m的“表皮生长因子(简称EGF)”。 同样,在产品外包装标明的“禁忌症”一项说明中,也仅标注“对蛋白过敏者禁用”,并不显示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可能产生的其他副作用。 此前,因EGF的安全风险及合规性问题,中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就早已明确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该成分。 令人惊讶的是,在市场抽查的11款面膜中,其中9款都含有EGF风险提示! 多年来,部分品牌为追求“速效”,违规添加激素、抗生素或未标注的生物活性成分(如EGF)。 这些成分短期内可能改善肤质,但长期使用下来,不仅有可能刺激皮肤组织异常增生,还有可能导致依赖性皮炎、皮肤萎缩,甚至引发秦女士所遭遇的软组织增厚等问题。 作为月销量超80万件的热门产品,可复美早已是消费者们信赖依旧的品牌。事发后,消费者们纷纷前去线上店铺进行咨询。 其实,秦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面膜作为众多人日常护肤的必备品,近年来,因使用面膜导致皮肤过敏、红肿、屏障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闫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像强效美白面膜、撕拉式去黑头鼻贴和来路不明的三无产品等,都是不建议使用的。 患者将用过的面膜纸放回袋中看似“保鲜”,实际上是在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最终导致皮肤感染炎症。 像加热面膜、暴力拍打等网红手法,都有可能破坏成分活性或损伤皮肤屏障,引发其他皮肤问题。 现如今,市场上的产品琳琅满目、成分复杂,“医美级”“一夜回春”“特效修复”等营销噱头泛滥,消费者被误导的同时,还有可能忽视成分的安全性。 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成分不透明的产品,就可能因个体差异引发过敏或组织异常增生。
面膜本应是肌肤的“补水站”,而非“隐形杀手”,还望各大品牌及有关部门尽快给消费者们一个答复!
版权声明:未经旺旺屋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