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战里
京东选自营还是第三方?
然而在今年这场低价战开打之前,刘强东则是想“削弱”自营业务、以POP(即Platform Open Plan,京东平台上的第三方买家)商家为主力的。
但这并不能表示平台承担了更多的补贴成本,京东内部人员对旺旺屋表示“可能低价的压力被平台转移到了上游供应商。”
京东自营和POP是竞争关系,对于采销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了反映的是京东在低价策略中的一个转向:依靠第三方商家丰富供给带来的低价效果并不直接,加码自营并挤压供应链的水分,效果会来得更加直接。
在自营与POP的“此消彼长”中,自营采销被推到前台。
微增盈利能维持吗?
低价战对于京东来说,并不是第一回。
对于核心自营业务而言,平台能够从供应商处拿到低价定价权的必要条件是保持足够快的增速,从而摊薄商家的边际成本。但是很明显的是,京东目前的增速正在变缓,想要靠低价和补贴来拉动增速,理论上很容易事与愿违。
此次财报发布后,市场也关注补贴对京东利润的影响。京东零售2023年的经营利润微涨到359亿元,经营利润率微增至3.8%。低个位数的绝对增长虽难言强劲,但还是强于公司指引和市场预期1%+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增长主要是由京东的长期优势通电类产品贡献,京东的商品品类仍然有待丰富。
由此看来,以补贴为代表的低价策略并没有拖累零售版块的利润,但是想要重回增长,进而真正发挥出自营供应链的优势,对京东而言仍然任重道远。
2023,京东的多变之年
京东的2023年从总监降薪开始,以采销涨薪结束。
2023年4月,京东零售原事业群均变更为事业部,按照“大Boss制”设立了细分品类拆分为具体的经营单元,每一个Boss单元下设几个采销经理和采销人员。对业务Boss单元上不封顶的业绩激励。
"618"之前,5月11日,徐雷辞任京东集团CEO,由时任CFO许冉接替。
版权声明:未经旺旺屋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