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张洁因个人原因辞职。自2020年7月后,公司的行权和回购窗口再未开启,张洁手里的期权无法兑现。她不是个例,“张洁们”开始通过向集团的薪酬、绩效或相关业务负责人发送邮件来函询此事,并未得到有效回复。
期权回购变现,是公司的权利还是义务?
此次争端的核心在于,期权回购变现是公司的权利还是义务?换言之,作为薪酬激励的期权,是劳资共担的风险投资,还是明确作价、必须变现的劳动所得?
张洁向旺旺屋称,“我们一些年终奖也是发的期权,HR也会告知我们新的期权价格和权益来置换成钱。我入职时年薪包里的现金是低于上家公司的,如果不是有期权谁会降薪来这里。”
1、每半年开一次离职回购窗口;
2、每年2&6月开窗;
3、正常离职生效日起2年内,公司有权回购。
这就指向了一个法律问题:有权是否等同于“有义务”?
口碑业务流转与期权归属
2020年,时任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阿里意欲通过支付宝牵头,整合饿了么、口碑、客如云、飞猪、淘票票等业务。
2020年7月,内部下发了一则邮件,核心内容是取消口碑期权,授予本地服务公司期权。员工称,在当年7月过后,公司对于回购“绝口不提”了。
期权不再是造富神话
业内普遍认为,公司期权是未发行股票的公司发行的期权。期权会有一个认购价和一个有效期限。假如在期满时股票价格超过了认购价,期权持有者将通过支付认购价来行使他们的期权,而当期权在该公司作为一种新股票发行时,它将和其他普通股票享有同样的等级。但是这不能保证在那时股票价格一定会超过期权认购价。公司期权也被用作员工鼓励并可以和业绩联系在一起。
阿里也呈现出了“现金落袋为安”的倾向。3月12日,阿里集团向员工公布了升级股权激励政策的消息。在一次性年终奖金和股权之外,将引入“长期现金”作为激励方式之一,并缩短股权归属周期,增加员工收入的流动性。
3月14日,根据阿里本地生活最新发布的股份还原方案,此前曾通过现金行权期权的相关员工,可选择将本地生活股份还原为本地生活期权。还原后,公司将一次性向个人账户支付员工当时的行权款、税费以及行权款的时间成本。还原后的本地生活期权,也继续有效。在公司满足上市等期权兑现条件时,员工该部分期权可继续获益。
有员工向旺旺屋表示,这项措施只是返还了员工的行权成本与税金,但是对于期权回购变现这一核心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他们将诉诸法律手段。
版权声明:未经旺旺屋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