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限制中国商品出口的关税条款主要有两项:
“变化太惊人了”
在外贸中,CNF 和 DDP 是两种常见的结算方式,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责任分配和风险承担方式。CNF (Cost and Freight)主要包含“成本加运费”,而DDP (Delivered Duty PAId)则是“完税后交货”。简单来说,CNF更侧重于卖方承担运输费用,但不包括目的港的其他费用,而DDP则是卖方承担所有费用和风险,直到货物到达买方指定地点。
过去,出口企业多采用CNF(成本加运费)的方式,买方承担清关和税费。但在当前高额关税环境下,为保证成交,不少卖家被迫转为DDP(完税后交货)模式,成本陡增,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也有商家做足了准备。去年11月,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王特(化名)所在的车载冰箱公司就开始了筹备计划。
平台出手
对于王特团队来说,面对关税变动的冷静,是因为长时间的准备和布局。
在此次关税战中,王特发觉平台也“出手”了。他提到,TEMU平台给商家的核价范围变广了。“Temu原本对商家定价的限制比较死,但现在考虑到关税的原因,核价范围会宽松一些。”
商家求生
王特所在的团队在去年11月在美国仓库储备货物时,有着周密的计划:到了四五月份,团队将会再补一次货。但是很明显,这个计划现在因为疯狂的关税政策泡汤了。
王特提及,在刚刚过去的广交会上,(客)流量比去年还大,“很多第三方国家看到了机会,他们通过自身渠道将产品卖到美国。我们这些商家的货物虽然直接进入美国市场会受到影响,但可以采取曲线救国通过第三方中转进入。”
这种转向并不容易。对体量较小、依赖平台的卖家来说,曲线救国或多渠道扩张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与运营门槛。
而对拥有独立站、品牌和物流体系的“工贸一体”的卖家而言,则是抢占新市场窗口期的关键时刻。是否能借此完成从“依赖平台”到“多点经营”的跨越,决定了这些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
刘梅团队则在关注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像这种关税政策的剧烈波动,是否构成‘不可抗力’?”
版权声明:未经旺旺屋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