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接管后4秒内碰撞爆燃,小米SU7事故敲响了过度依赖高阶智驾的警钟

旺旺屋
两天前,小米汽车的巨大流量,还让竞争对手直言羡慕,但一场“SU7爆燃致人员伤亡”事件,却也令其引发莫大关注。
此前网络上多则视频及图片显示安徽新能源车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事故车辆疑为小米SU7,车头已经基本全毁。
被接管后4秒内碰撞爆燃,小米SU7事故敲响了过度依赖高阶智驾的警钟 新闻 科技 被接管 4秒内 碰撞爆燃 小米SU7 高阶智驾 第1张
网友发文称,3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前往安徽池州的路上,在铜陵枞阳高速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并称“车锁未解锁,无法打开车门逃生”。
还有自称家属的网友发声,车上三人是同学,驾驶小米SU7从武汉出发到安徽参加公考,途中车辆撞击护栏,导致车辆失火被活活烧死。
4月1日,小米回应称,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对此深感痛惜。
当天午后,小米股价一度跌超6%,港股收盘收跌5.49%。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大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思考。
爆燃事件始末
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然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
安徽省铜陵市政府办公室接线工作人员告诉媒体,该起事故造成3人身亡
从小米公布的时间线来看,从NOA发出前方有障碍物提示,到NOA被接管减速,再到车辆与水泥护栏碰撞,期间仅4秒时间。
被接管后4秒内碰撞爆燃,小米SU7事故敲响了过度依赖高阶智驾的警钟 新闻 科技 被接管 4秒内 碰撞爆燃 小米SU7 高阶智驾 第2张
据小米透露,碰撞发生后,便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此后,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
4月1日下午,车主告诉媒体,3名遇难者之一是其友,跟女友相识多年,两人只差一个婚礼,均是小米的忠实粉丝,购买车辆的目的是方便女友出行,车辆是小米SU7标准版,于武汉交付。“
我们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同时,我们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小米表示
小米汽车端到端自动驾驶
2024年上市以来,小米SU7精准定位于“年轻人的高性能纯电轿车”,主打年轻化设计理念与智能化体验,吸引了大量用户。
根据小米汽车公布的数据,今年3月小米SU7交付量超过2.9万辆,此前雷军曾称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0万辆。
但在此次事件发酵后,有网友质疑车门锁死无法开启,小米汽车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在四个车门内饰板下方,储物格位置均配有应急拉手,应急拉手为机械锁,即使电池受损也能打开,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应急拉手打开车门。”
小米汽车官网显示,SU7的智能驾驶配置中,并没有激光雷达;而SU7 Pro、SU7 Max均有配置。有智能驾驶技术人员指出,没有激光雷达,纯视觉模式在夜间识别效果相对欠佳,可能存在障碍物识别不够及时到位问题
国元证券研报指出,目前支持城市NOA的车型版本(包括选配)普遍配备激光雷达,即便是部分现阶段仅支持高速NOA的车型,由于后期还有拓展城市NOA的规划,多数也都配置了激光雷达。
在几天前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卓驭科技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向旺旺屋等媒体表示:“从技术角度来说,装不装激光主要还是冗余安全性,没有激光不影响基础能力如果要应对一些比较极端的场景,比如测一些极端场景,夜晚有逆光大灯,还遇到一个静止的黑衣人,这种确实是视觉弱视的场景,加上激光肯定是有用的。” 
“智能驾驶的高速领航功能,在两年前很多人不敢用、不愿意用,但现在很多人会愿意用了,并且觉得好用,一旦用户用了,他确实可能就回不去了。但城区的功能,如城市领航,目前还没达到成熟度。” 陈晓智分析道。
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雷军还对外宣称,智能电动汽车的“上半场”,而智能化是“下半场”,小米过去三年在智能驾驶领域快速追赶,并完成了从高速NOA、城区NOA到无图NOA和端到端大模型的全面覆盖。
“目前,任何一辆小米汽车用的都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他说道。
爆燃事件发生前一天,即3月28日,小米汽车刚宣布第二款车型YU7预计6-7月上市。此次事件是否会对新产品的发售带来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而且,具体事故的调查,还需等待警方的公布。
智驾安全的思考
但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大众对新能源汽车及智驾的安全性思考,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驾驶自动化共分为6级:
L0至L2为驾驶辅助,驾驶员需全程监控驾驶;
L3是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在紧急情况执行接管;
L4为高度自动驾驶;
L5为完全自动驾驶;
L2本质上仍属于辅助驾驶范畴,驾驶员需要时刻关注道路情况,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L3则在特定条件下,系统可完全接管驾驶任务2023年,L3/L4首次被纳入官方管理体系,为车企提供了从“测试”到“量产”的合法化路径。
比亚迪2月推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其他厂商快速跟进,吉利汽车发布智驾解决方案“千里浩瀚”,长安汽车宣布今年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奇瑞全系车型将搭载“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
小鹏预计2025年实现全面“准L3能力高阶自驾”,理想将在2025年实现L3级有监督智驾……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卷向高阶智驾提出“智驾平权”等概念,却忽略了对相关功能正确使用的引导。
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也模糊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界限,过度依赖所谓的高阶智驾功能,甚至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高阶智驾落地-城市NOA成为未来车企竞争主旋律,智能驾驶从基础L2→高速NOA→城区NOA的功能迭代路线逐渐清晰。随着汽车智能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功,城区NOA将成为智驾下一个竞争点,2025年有望成为城市NOA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里程碑。
“今年NOA上车量非常大,以前可能交付几万台、十几万台顶多了,很多问题可能暴露不出来,当几十万、上百万规模的交付时,会发现安全性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因为智驾的安全是底线、是红线、是生命线,我们一定要特别注重安全性。”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近日向旺旺屋等媒体表示,并向行业发出呼吁

版权声明:未经旺旺屋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