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测到道路施工之后,NOA提醒人工接管,驾驶员在接管车辆之后,未能及时躲避,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
而此次事故发生在夜间,而弱光、雨雪、雾霾等环境下纯视觉智驾的可探测距离还会进一步下降。
事实上,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一些车企尤其是新兴企业,把智能驾驶功能视作传播的重点。
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消费者需要注意的必要风险提示,却常常被车企隐藏在不起眼的角落或冗长的免责条款中。
以小米SU7为例,本次事故的车型是搭载Xiaomi Pilot Pro智驾方案,而车企传播时几乎都是用Xiaomi Pilot Max智驾方案,即传播用激光雷达方案,卖给消费者的却包括更便宜的纯视觉方案,而这两种智驾方案在实际道路中的能力表现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别。
事实上,车企在进行智驾宣传的过程中,正陷入“囚徒困境”。
毫无疑问,智能驾驶无疑是汽车行业的未来方向,但智能驾驶必须建立在安全、诚信的基础上。
当车企将过度营销凌驾于技术现实之上,却忽视对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教育时,不仅危及用户安全,也在摧毁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版权声明:未经旺旺屋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