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闼的困境,也揭开了这个火热行业的残酷一角——企业普遍不能自身造血,能否活下去严重依赖于投资方。
还有从业者告诉旺旺屋,达闼的产品大多是外采外包,融这么多钱不知道烧到哪儿去了。
估值一度比宇树还高
或许是巧合,达闼的目标恰好是,到2025年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个家庭保姆机器人。
达闼北京研发中心
“达闼做出的硬件本体不能让投资人满意,在C轮之后就濒临倒闭了。”有机器人行业从业者向旺旺屋吐槽,达闼最开始不是专门做人形机器人,后来赛道火了之后才开始做。
有行业人士向旺旺屋吐槽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达闼订单大多是外采外包的,不知道钱都烧哪里去了。
“某地领导说要给我30亿,
最后只投了3.5亿”
“某地方领导人说要给我30亿,但现在只投了多少?3.5亿。”黄晓庆吐槽,国内的资本没有耐心,不推崇估值过高的公司。
她向旺旺屋坦言,从FA赚钱的角度,当年确实是好项目。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说,跑不掉那就是个坑。
事实上,机器人赛道近两年在资本层面可以说非常火热。不过与达闼这样成立虽早、但并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相比,投资创业公司显然“更划算”。
人形机器人依赖“融资”
要足够卷才能活下去
达闼的倒下,也证明了市场的残酷性。
从行业来看,由于尚处于技术发展早期阶段,人形机器人企业普遍仍在亏损,企业经营依赖于投资方。
某机器人创业公司创始人曾向旺旺屋透露,王兴兴特别懂硬件,内部供应链老大给他汇报的时候,他一眼能看出来哪块有问题,哪部分成本能压得更低。
这也意味着,对于达闼这样的企业来说,做出一个机器人并不困难,但要拥有更好的运动表现能力,还是需要下不少功夫,尤其是在投资人越来越谨慎的大环境下。
版权声明:未经旺旺屋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