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还需要喜马拉雅吗?

旺旺屋
三年前,腾讯音乐被传喜马拉雅有过接触,但因管理权分配问题,谈判陷入僵局。近日,这场未完成交易重新摆上了谈判桌。
据报道,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正就以24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进行磋商。该项交易在两个月前就已启动,喜马拉雅管理层已经签字。
腾讯还需要喜马拉雅吗? 新闻 科技 腾讯 喜马拉雅 第1张
在此之前,喜马拉雅经历过四次IPO失败。尽管喜马拉雅2023年实现盈利,但盈利的原因更多是“降本”。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的营收、月活跃用户的增速均明显放缓
对于喜马拉雅的优势领域“长音频”赛道,腾讯音乐早在2020年就有所布局。长音频业务的发展空间、存量市场下的用户,喜马拉雅能否借此给腾讯音乐带来新故事?
喜马拉雅“贱卖”疑云
近日,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道,腾讯旗下在美国上市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正就以24亿美元(约187.2亿港元)收购喜马拉雅,进行深入磋商。
知情人士透露,腾讯音乐计划通过现金与股票相结合方式完成此次收购,协议最快可能在未来几星期内达成目前正在洽谈阶段,尚未有最终决定。
另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该项交易事宜在两个月前就已启动,腾讯音乐方面给出的交易价格大幅下降,喜马拉雅管理层已经签字。因涉及市场垄断问题,该笔交易仍待有关部门批准同意。
一个月前,外界就出现了这一传闻。彼时,对这一交易的报道还较为模糊。在近日,这一交易的细节传得越发具体。
目前,腾讯音乐暂无回应,喜马拉雅也未对外发声
腾讯是喜马拉雅的股东之一。根据喜马拉雅去年4月的招股书,腾讯通过意像架构持股5.33%;腾讯旗下阅文集团通过Cloudary Holding,持股 3.05%。
这并非双方第一次传出绯闻。早在2018年,就有消息称喜马拉雅正在以240亿元的估值与腾讯谈判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为40亿元。但这一传闻随即遭到喜马拉雅否认
据报道,2022年,腾讯音乐再次被传与喜马拉雅有过接触,探讨合作可能,但因管理权分配问题,谈判陷入僵局。
时隔三年,喜马拉雅子公司喜攀(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注册资本从3亿增至28亿,增幅达837.6%。这一动作再次引发了外界对于收购事项的猜测。
根据报道,这一次,腾讯开出的价格是24亿美元。而在2021年,喜马拉雅赴美IPO计划估值约50亿美元。相较之下,喜马拉雅的估值已经大打折扣。
喜马拉雅四度IPO失败
过去四年,喜马拉雅的期望一直是上市。
2021年,正值“耳朵经济”高速发展之际,喜马拉雅寻求赴美上市。几个月后,喜马拉雅又将上市地从美国转向港交所。2021年9月13日、2022年3月29日、2024年4月12日,喜马拉雅先后三次在港交所递表,目前招股书属于失效状态
腾讯还需要喜马拉雅吗? 新闻 科技 腾讯 喜马拉雅 第2张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照2023年按在线音频收入计算,喜马拉雅于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5%。
2023年喜马拉雅终于开始讲盈利的故事。这一年,喜马拉雅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为2.24亿元。前两年,喜马拉雅分别亏损7.18亿、2.96亿。
喜马拉雅的盈利更多靠的是“降本”,而非“增收”。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的收入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增长率由43.7%降至3.5%,又降至1.7%。
与此同时,喜马拉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员员工数量从2021年末的4342名下降至2023年末的2637名。
媒体报道,2024年末其员工仅剩约1500人,也有报道称,截至2025年4月24日,公司钉钉办公系统可查询的在职人员数量超2300人。
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总计分别为2.68亿、2.91亿、3.03亿。虽然月活用户持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
在付费率上,喜马拉雅移动端月活付费用户2021年至2023年,其付费率分别为12.9%、12.9%和11.9%,甚至出现不增反降的趋势。此外,喜马拉雅日活用户的收听时长也从2021年的144分钟下降至2023年的130分钟。
在增长放缓的情形下,喜马拉雅将第二增长曲线投向了播客。
在2023喜马拉雅创作者大会上,余建军表示,播客是内容蓝海,喜马拉雅接下去“要玩个大的”。在播客这条赛道上,喜马拉雅也不轻松,需要面对小宇宙等播客平台的竞争。
另外,喜马拉雅也正在AI时代尝试写新故事。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提升内容和赋能内容创作者,同时围绕下一代技术、AI及大数据能力加强在线音频的营运效率。
对于喜马拉雅这样的音频平台,商业化是其不得不直面的难题。
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指出,从整体市场上来看,音频行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与视频行业相比,音频行业始终没有像视频行业那样迎来爆发点,没有形成多样化的盈利模式,比如付费、直播带货等。
中国通信标准协会互动媒体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主席包冉也提到,音频平台的商业化,电商模式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变现途径包括播客以及后来的小宇宙等类似平台都是如此。
“究其原因,音频作为一种伴随性媒体,不同于可视化媒体,在电商变现上具有先天的局限性,因此音频平台可能更加倾向于回归到围绕内容本质的付费模式。”
腾讯音乐意欲何为?
喜马拉雅对于腾讯最大的价值是什么,答案或许是存量的用户。
包冉向旺旺屋分析,当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全面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不管是用户、还是业务的增长都变得非常困难。
包冉分析道,首先是用户增长的停滞,几乎所有可能上网的人都已经接入网络。此外,增量的业务也少了。互联网的业务中和钱相近的业务并不多,而在直播带货之后,就没有新的盈利模式诞生。会员付费这类商业模式,都是“老”模式。
“在这种存量竞争中,既有的存量流量非常有价值。不管是哪家收购方在此时提出收购,很有可能是为了存量的流量和用户。”
张毅也有相似观点,从用户角度来看,现在用户增量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可以获取到喜马拉雅的用户;腾讯音乐作为腾讯的子公司,通过横向收购国内头部音乐平台如酷狗等,拓展其业务版图,但近年来腾讯音乐同样遇到了增长乏力的问题,需要从用户增长和业务模式上进行转型。
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音乐营业收入达到上市以来的峰值,为312.4亿元,以直播为主的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服务贡献了超六成收入。
随着娱乐直播监管更加严格、竞争更加激烈等因素,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一路下滑,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则逐年增长,并在2023年首次超过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腾讯音乐经历了阵痛期——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腾讯音乐收入才恢复正增长。
在用户方面,在线音乐服务作为腾讯音乐目前扛大旗业务,其月活跃用户数从2020年的6.44亿逐年下降至5.7亿。好在付费率从2020年的7.7%增长至20.6%。
喜马拉雅作为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在长音频赛道占据优势。在这条赛道上,腾讯音乐也有布局。
2020年4月23日,腾讯音乐在喜马拉雅听书节当天发布了长音频战略,并正式发布发布“酷我畅听”。时任腾讯音乐CEO彭迦信称:“长音频将是未来TME持续发力的战略领域。”第二年,腾讯音乐斥资27亿元拿下音频平台懒人听书,并整合懒人听书与酷我畅听为“懒人畅听”。
版权方面,腾讯旗下阅文集团可以为懒人畅听提供IP资源。阅文集团也曾与喜马拉雅签订版权合作协议
在已经有懒人听书的情况下,收购喜马拉雅是否会造成业务的重叠?
张毅认为,在音频这个赛道上的用户和品牌、资源上,懒人听书跟喜马拉雅不是一个量级。同时,阅文不是覆盖喜马拉雅内容的全部,甚至只是部分,合力1+1大于2才有意义。
他强调,“最关键的是,腾讯音乐需要资本故事,而故事必须是前瞻性的,声音经济符合前瞻性。”
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声音经济产业市场规模达5688.2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7400亿元。

版权声明:未经旺旺屋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